天博
工业是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工业经济仍存在着总量不大、质量不优、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条短、配套率低等问题。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的过程,吉林省“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未来的发展原则是“三化”统筹,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是工业化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实现工业持续高效增长的必要条件。如何充分发挥吉林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潜在优势,就必须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产业结构上,解决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与高能耗产业比重偏高、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的矛盾。近年来,吉林省逐步出现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支柱性产业。2011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重点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742.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6%。重点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7%。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吉林省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必须选择有发展潜力天博官网、产业基础好,同时在国内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及代表未来经济发展的产业作为吉林省重点培育对象,加快资本、技术的引进步伐,促进这些产业加快发展,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同时,我省要解决轻重工业比重失衡问题。未来应继续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资金倾斜,人才倾斜,技术倾斜等途径,确保全省轻重工业比重调整到40: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
在组织结构上,解决强优工业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与大企业少、中小企业整体实力偏弱的矛盾。我省企业集团规模小、实力弱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吉林企业只有5家。医药行业是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然而吉林省在277户通过GMP认证企业中,除3户企业为产值超10亿元外,其余98%为中小企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组织结构,必须以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作为载体、支撑与核心。为此,要鼓励和支持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鼓励和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对一批中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要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协调服务,积极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服务。对于工业经济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省财政和金融部门应加大在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国外有实力的企业、金融机构的投资贷款,加快发展;对于重点项目的投资,政府等相关部门应提供便利条件,支持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鼓励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在产品结构上,解决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与低附加值产品比重偏高、配套率偏低的矛盾。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产业内部的深加工化,产业间的配套融合。首先,应加强行业内部的配套。支持一汽集团加强与合作配套企业的联系,支持一汽的零部件公司向社会扩散,形成多元化的配套产业群,促进零部件企业形成独立的体制;其次,加强行业间的配套融合,特别是加大汽车行业与石化行业的配套融合;再次,加强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为手段,促使制造业向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广告、包装、品牌设计,以及物流、信息、咨询、金融等方向拓展融合,提高制造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服务附加值,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
在技术结构上,解决发展模式趋于转变和技术投入总体不足的矛盾。根据“后发优势”,我省可以充分利用外国、外省的科技优势,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开发水平,努力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其次,积极构建技术发展方向预测的全国性互动平台,发挥我国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资源丰富的特点,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合力探索正确的技术发展方向。再次,推动科研机构参与企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区域结构上,解决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工业加速发展与全省工业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近年来,吉林省产业空间布局逐步调整。但从总体上看,全省工业仍然相对集中在主要的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其他一些地区工业发展仍较滞后,乡村工业基础相当薄弱,我们可以通过流动和传播,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强工业中心城市与其他区域的沟通合作。全面把握区域整体的发展方向,强化对内开放,消除地区贸易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扩大规模效益,降低各方交易成本。促进地区分工和专业化,重新进行产业整合和企业重组。同时,东北三省都是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工业大省,新时期吉林省工业发展要与其他两省沟通协作,一方面要解决跨区域比如电力、铁路等公共物品的协调;另一方面,在制造业各行业发展中,也要做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